盐都:“三驾马车” 齐发力 驱动乡村振兴破浪前行

来源:我苏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4-25浏览人数: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锚定产业强基、善治赋能、服务增效三大方向,以“三驾马车”驱动农业增效、农村焕活、农民增收,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产业强基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根基。

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带着“小草莓”走向世界舞台,不仅成为第10届国际草莓大会的观摩基地之一,还打造了草莓“种、养、加、销、服”全产业链,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集体走上致富道路。

尚庄镇通过“村企联营”模式与邵氏水产养殖基地达成合作,今年新投放的“长江一号”“长江二号”大眼幼体蟹苗长势良好,待到秋来蟹肥,这些“小螃蟹”将带来4000多万元的“大收益”。

在学富镇开森果园里,果农们正穿梭在桃林间忙着疏花、施肥,再过两个月,40多万斤的桃子将从这里销往香港、澳门、上海等城市。

……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盐都紧扣农业增效,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一园两带四基地”为主抓手,突出发展植物基食品、功能性食品和健康休闲食品,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电商,推动特色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让农产品“走出去”,让乡村发展“活起来”。以“1+10+N”品牌矩阵为引领,深度挖掘“大纵湖大闸蟹”“盐都草莓”等地标品牌内涵,不断提升盐都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服务增效释放振兴新活力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服务保障。4月18日,记者在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小麦种植基地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调配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药剂。

“现在冬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一阶段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时期。植保站不仅给我们发了‘病虫情报’,还派专人指导我们科学用药,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据了解,进入4月份以来,盐都区农业农村局植保部门加密病虫情、苗情调查监测频次,密切关注天气动态,结合小麦病害智能监测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预测与综合分析。在防控过程中,统筹做好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兼治,药肥混喷,一喷三防,做到麦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精准防控。

今年,盐都不断健全为农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类普法活动,高效落实《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八五”普法规划》和《盐都区农业农村局普法责任清单》。同时,高水平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高产粮油、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经营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参观学习、技术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多样化培训,并根据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不断调整培训内容,2024年共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85期,培训5200余人次,培训实效显著提高。

善治赋能构建治理新格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在秦南镇泾口村,“积分超市”成为村民参与治理的新平台。以户为单位发放的“积分卡”,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行为量化,“做好事攒积分、兑奖励”的模式,让“小积分”兑出“大文明”。“最近,我打扫了好几次村里的公共区域,还参加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积分越来越多,能在超市能换取很多实用的东西,真是太好了。”秦南镇泾口村村民周祥华告诉记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更是关乎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盐都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空间治理、村庄管护、设施维护等“五位一体”长效管理为抓手,扎实开展村庄清洁“三大行动”,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发挥乡村治理共建共享作用,稳步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力”,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盐都以“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之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农业有劲头、农民有奔头、农村更美丽。未来,盐都将继续深化创新实践,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图景贡献更多盐都智慧与力量。